据科技日报讯 以前,我国基层药监人员查假劣药品,大多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随着制假手段越来越高,“手摸、鼻闻、口尝”的办法已经无法检测出“高科技”假药,药品快速检测车的问世为基层药品稽查人员打假安上火眼金睛。
4月14日,在北京市药监局组织的快速药品检测车的培训班上,记者了解到,被誉为“药品打假的110、农村用药安全的保护伞”的快速药品检测车已陆续在全国进行配备,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快检车已日益受到国际组织和医药行业的关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常务副所长金少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品检测的真正目的是发现、打击伪劣药品,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必须打击高科技制假,必须改变基层药品监管人员缺乏有效手段检测药品的局面。
假药是客观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假药占全世界药品市场的6%,在全球的年销售额达320亿美元。最常见的假药是抗感染药、激素类药、抗哮喘抗过敏药、抗疟疾药、解热镇痛药。我国假药以抗感染类药居多。
目前,制造假药的手段越来越高,据美国药品安全打假协会的数据显示,在包装上做假仅占假药市场的5%,活性成分做假是国际上的假药趋势。有的假药符合药典标准,有的假药用结构相近、价格低的药品冒充价格高的注射剂,有的假药只加少量活性成分,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其他化合物或药品进行制假,服用这些药品没有疗效,严重的还会致死。
在我国,伪劣药品主要发生在基层。农村医疗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地处偏远、分散、信息闭塞、使用品种各异、进货渠道多,且外观包装十分相似。如何能快速检出农村市场假药成为一大难题。
改革药品抽验机制势在必行
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金少鸿提出研制药品快速检测车的设想,2004年吴仪副总理观看无损伤快速检验后指示,先进行试点,然后在全国逐步推广。从2006年开始,药品快速检验车在全国各省、市配置,截至2007年4月14日,已经有21个省市共配置了263辆车。
药品检测车的原理并不复杂。它是以车为载体,在原有快速检验(化学反应、颜色反应、薄层色谱、显微检查)的基础上,建立常用药品的鉴别模型,进行无损伤检测技术。截至2006年12月,药品快速检测车上已经建立700多种基层常用的药品、其中包括300多个化学药品的近红外的鉴别模型,600多种制剂的化学快检方法,200多个中成药,中药材快检方法。
截至2006年9月底,湖北等9省共筛查了110426批药品,发现有疑药品抽样7957批,经法定检验,确证是伪劣药品3122批,筛查的品种约占农村常用药品品种的60%。湖北、河南有28批假药检出,假药命中率100%。
我国药品检测车日益受到国际组织和医药行业的关注,引起了国际同行们的关注和赞同,国际同行们纷纷到国内“取经”。中科院院士陆婉贞院士表:“如此大规模,系统化,多品种药物近红外检测的研究成果,至今在国内外未见披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新事物带来新问题。虽然药品检测车有着“人民用药安全的守护神”、“药品打假的110”、“净化用药环境的清扫车”、“农村用药安全的保护伞”等称号,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对此,金少鸿表示,虽然药检车的维护运转需要经费支持,但检出假药,能救人无数。药品检测车能否在我国成功的关键,需要各级药监管理部门领导重视、统一指挥、财政支持,监、检密切配合。他指出,必须提高对药品检测车的认识,创新药品监管理念、勇于药品监管实践、积累监管经验、培养新型监管人才。金少鸿同时表示,“开好车、用好车、管好车”,使中国自行研发的“药品检测车”在中国的大地上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确确实实为基层百姓用上安全放心药尽一份力。